症状:
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、热性、高度接触性传染病。其特征为口腔粘膜、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。该病潜伏期1~7天,平均2~4天病牛精神沉郁,闭口,流涎,开口时有吸吮声,体温可升高到40~41℃。
传染性强,流行迅速,偶尔感染人,主要发生在与患畜密切接触的人员,多为亚临床感染。
传播途径:
易通过空气传播,传染性强,流行迅速,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,也可经呼吸道传染。人类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而罹患口蹄疫,但这种情况很罕见。
防治措施:
不从疫区引入偶蹄动物及其产品。防病畜疑似口蹄疫时,应立即报告兽医机关,病畜就地封锁,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%强碱消毒。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,工作人员外出要全面消毒,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饮水,要烧毁或深埋,畜舍及周边也要深度消毒处理。注意个人防护,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动物。平时购买食用偶蹄动物制品,应该完全烹饪以后再食用。